2023招商调研报告:“昆山之路”为什么成功?启示为何?

时间:2024-01-02 09:39:28   来源:招商引资内参

80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苏州几个县的乡镇企业搞的红红火火,而昆山在经济上一直垫底,被称为苏州的“小六子”。穷则思变,80年代末昆山立足自身实际,通过“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2022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地迈上5000亿元台阶,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近期,湖南省委党校第65期中青三班学员 株洲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融资化债调度中心主任、株洲城发高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景利用赴昆山参加中青班异地学习的机会,认真研究分析了“昆山之路”

 

 

一、昆山基本情况

苟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有这样一种精神,有这样的劲头,我想一定会有一个新的超越。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

昆山,又称“鹿城”,东临上海、西依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市域面积931平方公里,总人口超300万人。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财政收入430亿元,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昆山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群完备,拥有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含昆山综合保税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园区,江苏省花桥经济开发区、江苏省昆山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园区,打造了6000亿级的电子信息、3000亿级的装备制造等2个千亿级以及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44家,上市企业46家,科创板8家,海内外院士项目105个,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54名。集聚了全球79个国家和地区的9600多个外资项目,总投资超1200亿美元,注册外资超5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300亿美元。现在的昆山,1分钟,一块显示屏发往终端;90秒,一台高端服务器组装完毕;10分钟,一台挖掘机下线。昆山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全国4‰的GDP,使用了全国9‰的外资,创造了全国1.6%的进出口额。

二、“昆山之路”的经验分析

昆山发展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其将先进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紧扣“高质量发展”和“新动能集聚”两条主线,紧密跟踪全球产业发展潮流,强化对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导力量,不断加快由“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跃升,主要经验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敢闯敢干,走出自己的路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靠“苏南模式”拉动经济增长时,昆山还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比近50%,经济总量时常在苏州6个县中垫底。通过远赴深圳、珠海等开放特区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昆山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确立了当时昆山的发展思路:“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在当时整体经济能力偏弱、没有政策支持的境况下,自费兴办工业新区,大力推动乡镇企业发展。昆山迅猛发展引起中央的关注,19928月,国务院批准昆山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创了一个县级自费开发区进入国家序列的先河。“不等中央定‘名分’,不要国家给投资,因陋就简,建成一片被誉为‘投资者乐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其最后并总结出三点经验:向自己要钱、办大事未必花大钱、政策也会变成钱。

昆山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通过充分调查研判,结合自身实际,准确抓住机遇,实现华丽转身。纵观“昆山之路”,其主要做到了抢天时、优地利、强人和。抢天时,即抢抓发展机遇,昆山借助改革开放东风,主动思变求变,秉持“只要符合政策方向、符合为人民服务,即使前方没有路,也要走出路来”的理念,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优地利,即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克服上海和苏州的虹吸效应,主动积极对接上海浦东改革发展需求,利用上海的辐射带动效应,培养出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品牌。强人和,即靠昆山全体干部务实肯干,认准不放手、咬紧不松口的韧劲,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带动天时和地利更大更快发挥效应。

(二)战略先行,务实进取绘蓝图。

“昆山之路”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五个发展阶段。昆山从最初的“星期天工程师”、合办联营企业,到抓住浦东开发机遇、走出国门外向型发展,到现在长三角一体化,每次腾飞的背后都有“融入上海”的印记。从1984年创办全国首个自费开发区,到1997年申办全国首个出口加工区,到“十一五”时期提出“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升级学韩国、自主创新学我国台湾地区”,再到“提振精气神、决胜现代化”战略的实施,逐步实现“以内引外”到“以外引外”,从“来者不拒”到“择优落户”,从“筑巢引凤”到“引凤筑巢”的战略转移。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和战略升级成就了今天的昆山。

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看“昆山之路”,其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从加工起步到串珠成链,从集成组装到研创开发,从县域领跑到面向全球,可以概括为从点到面到平台到品牌的发展过程。总结昆山战略引领发展的经验,主要有三个关键字。一是融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放大背靠上海的优势。昆山专门出台了《对接融入上海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实施规划战略一体协进计划,基础设施、科创资源、环境治理、民生服务等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对接融入上海,将“双城”变“同城”。二是开放,昆山跨越式的发展,亦得益于其始终坚持开放型战略,不断打破行政藩篱,拥抱人才、资金、技术,融进来也走出去,全方面提升开放能级和综合竞争力。从初期承接上海溢出资源,进一步对外开放,聚焦重点产业和昆山优势产业,逐步成为了台商、外资集聚地,形成了自己的外资“朋友圈”。三是绿色,昆山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其崛起初期抓住浦东开发机遇做大了产业文章,现在又融入长三角生态一体化发展战略中,以绿色、生态、富民为战略出发点。通过联保共治实现水清岸绿,依托南部水乡的湖荡资源,启动“昆山之链”首链工程,将休闲文旅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将生态链打造成富民链。2022年,昆山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1,城乡绿色、协同、共享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三)创新引领,主动改革优服务。

从建设自费开发区、鼓励兴办乡镇企业,到创办中国史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再到进行风险投资培育高科技产业园,充满着“一切为了企业”的发展理念。昆山始终坚信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哪里环境好,就往哪里飞。30多年前,昆山引进第一家外商时,干部跑省进京134次,为企业办成手续,切实践行了“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的承诺。如今,昆山连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新政,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最强比较优势, “昆如意”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现已形成“一窗办理、集成服务”的办理模式,涵盖13个部门,369项服务事项;投资建设项目线上免证照、不见面一网办,线下面对面、肩并肩帮代办,审批周期压缩 60% 以上,实现“拿地即开工”。企业不用出园区,就在楼下、旁边的银行内自助终端机,甚至上门服务、线上办理,就可完成营业执照、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招标发包、纳税、竣工验收、出入境审批等等政务服务。审批时间不断压缩,审批方式不断便捷,服务质量不断升级,真正建立了与企业面对面、心连心的营商服务环境,打造出响亮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昆山服务”品牌。

屡次改革创新的成功,得益于锚定目标不放松的精神,各个战线拧成一股绳的韧劲,坚定以企业需求为本,坚持服务企业定位,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做到了昆山服务的口号之一“努力的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充分发挥部门主观能动性,围绕“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切”的宗旨,推陈出新,不断优化服务模式,营造比学赶超的服务氛围。二是攻坚关键堵点、集中力量稳步提升,昆山创新推出“昆如意-优无止境”系列举措,每年针对关键堵点,各干部包干包片,高频调研走访,用真招实策为企业纾困解难。三是狠抓服务细节、以点带面撬动全局,昆山改善营商环境永无止境,且从细节上不断完善。最深刻例子是,为与企业做好服务,昆山行政审批局将办事大厅,去掉“窗口”和“柜台”,让企业与审批人员肩并肩坐在一起,直接面对审批电脑界面,随时反馈信息,为服务跑出加速度。

(四)强链造链,产业链招商强磁场。

昆山坚持“产业链招商”,着力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核心产业链条。昆山市委书记周伟在党的二十大首场“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现场,以“拆解笔记本电脑”,按照“缺什么招什么”的原则招商,持之以恒,完善笔记本电脑产业链,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场份额为例,生动介绍了昆山产业链招商的底层逻辑。除了强链补链,昆山还通过“无中生有”的造链,架构出一条以咖啡为主的千亿级高端食品产业链条。随着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今年9月正式在昆山落成投产,中国咖啡生豆烘培量约60%集中到了昆山。昆山为其推行“定制化”要素保障模式,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困难。围绕一粒咖啡豆,千亿级产业正在这里崛起。昆山也形成了从产业链到链生态的“产业链+”发展业态。坐落在昆山的好孩子集团,从最初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发展成全球最大的耐用儿童用品公司和国际标准制定者。其立足于本土制造优势,借助数字时代发展,不断打破边界,延伸完善价值链,实现“产业链+”发展,成为全球孕童生态圈的组织者。“好孩子”的成长之路,折射出“争先进位再突破,高新之上再攀登”的昆山精神。昆山盯准产业链布局,做好创链建链、稳链固链、强链补链文章,实现了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结构布局。

经济发展靠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归根结底是产业链的发展。昆山之路产业链招商的成功,除了当地资源禀赋的先天条件,更得益于城市经营者的产业发展战略眼光和契而不舍的坚持产业链招商。昆山产业发展初期,依靠突出的地理位置,做大自身优势,做强环境软实力,做上海产业结构的补充和配套,之后深谙市场规律的昆山,紧盯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实施电子信息“固本”工程,随之而来的,拓展显示屏、半导体材料等延申产业链成形。随后,瞄准前沿、抢先布局,在新材料、新医疗、新能源、新数字等战略新兴产业中抢得先机。对产业发展精准研判,富有冒险精神地锚定目标,贯穿始终走产业链招商路子,以完备的产业链条、便捷的产品配套、高效的要素保障,打造出城市招商品牌。昆山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紧跟产业技术前沿,抢夺优先布局,以锲而不舍的产业链招商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做手段和支撑,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三、“昆山之路”启示

同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与昆山顾炎武同一时期的湖南王夫之,是湖湘文化集大成者,其与顾炎武都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该思想也成为了湖湘文化的核心之一,影响着世代湖湘儿女。当前湖南正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昆山抓住了时代机遇,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不断发扬企业家精神,走出自强不息的路子,其经验于我省深化改革开放颇有借鉴意义。

启示一:解放思想,主动思变求变。“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昆山发展起点在于其穷则思变,40年来,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敢干,坚持开放发展、自立自强,最终实现华丽转身。湖湘一样有着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在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号召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危机意识,准确研判形势,始终与时俱进,不唯上不唯书,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服务意识,在不可为中寻可为,从疑无路中开新路,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改革奋进之势。

启示二:创新引领,营造实干氛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昆山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可控产业路径,其以世界为师,走自己的路,做到了年年有新成果。湖南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构建有潜力有韧劲多元的产业结构。尤其加大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创新力度,比拼赶超创新实效,营造实干氛围,形成战斗合力,合力激发活力,这就有了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环境。同时弘扬学习之风,加大学习专业技术和经济类知识,提升市场研判分析能力;学习先进做法,只要能解决实际需求,“拿来主义”结合自身实践,也是创新。

启示三:扬长补短,把蓝图绘到底。“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昆山发展初期,大胆定了宏伟蓝图目标,运用紧靠上海的优越地理,充分发挥生产要素优惠的优势,孜孜不倦提升营商环境,谋定蓝图,一代接着一代干。习总书记已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必须将自身发展置身于大格局中,因地制宜,无限放大自身优势,快速发展大都市圈战略,主动融入区域经济战略,抢抓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在一带一路、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协同并进,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

启示四:谋定后动,狠抓产业生态链。“水积则鱼聚,木茂而茑集。”昆山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为追求,在塑环境、抓改革、优服务上下功夫、动真格,做企业最需要的事,形成了昆山特色的营商服务品牌,与其产业链招商相辅相成,不断成功使企业扎根发芽。一个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就如同造风景,需把握好大势和地气,处理好战略和策略。我们要勇立潮头,抢夺产业先机,则既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产业链招商引资策略,又要造就“水美则鱼肥”的营商环境,聚焦造风景而不是造盆景。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供应链耦合,立足产业长板发展集群,抓好补链强链,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积极探索跨界整合,做优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适用竹林效应的产业生态链。【来源:招商引资内参】

 

 

 

免责声明:刊发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打赏 小编给力,赏他~

可能喜欢

众赢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