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招商:2022上半场,新兴产业患上“野心病”

时间:2022-07-13 08:07:10

2022,市场环境不稳,产业风口难寻?

 

 

新冠疫情反复、供应链韧性不足,诸多产业强建“筋骨”……

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储能产业已是能源转型的重点。半导体领域热度不减,常态化核酸检测,却成了一个产业,首个核酸产业园都来了。

 

 

 

各产业领域,谁在背离初心发展,谁又被巨头瓜分了市场份额?

 

 

三元锂电池终究“打不过”碳酸铁锂,锂电池赛道开始拥挤?光伏行业重回风口,是合理性竞争还是白热化内卷?半导体行业炙手可热,为什么谈着的项目没了下文?

 

 

 

动荡年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对于投资而言,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新能源汽车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世界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

 

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发展前景值得看好。但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新能源车企在韧性中前行。

 

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经历了多次价格调整。基本上,一辆50升油箱加满要多花九十多元。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让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显得格外突出。

 

新能源车企数据更是亮眼,纷纷发出喜报。在造车新势力中,6月销量破1万辆有5家企业。

 

 

 

相比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转战新能源汽车赛道,也似乎跑得更快。

 

不久前,比亚迪市值突破1万亿,这在国产汽车品牌中还是头一个。以近8万辆的销售数据,领先特斯拉,这也是时隔三年后的反超。

 

比亚迪采用的是“垂直整合”,除了轮胎和玻璃,什么都是自己造。当其他车企为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叫苦连天”时,自己却手握“刀片电池”和“超级混动DM-i”两大杀手锏。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各地也纷纷纳入招商引资重点产业中。

 

但是,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在产业总体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分化日趋明显。

 

头部车企产能不够用,尾部车企产能却闲置浪费。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力较弱的中小型新能源车企,可能会被市场淘汰。

 

所以,各地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只空谈扩张布局、盲目追风的话,不是把项目运转推到死角,就是给钱烧光。

 

然而,最简单的武器,就是最好用的。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开放,是短中期的两个趋势。

 

这种动态发展下,供应链是汽车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主阵地。目前供应链正在向产业新生态快速延伸,是新的增长极,将形成巨大市场。

 

而产业链产能布局如何做新探索,形成什么样的体系,如何处理好全球资源和本地资源的关系,芯片供给怎么获得新突破,更值得地方去关注。

 

半导体谈着项目却没了下文

 

 

这些年,半导体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赛道,全国各地在集成电路领域的相关布局,并没有停下脚步。

 

招商引资过程中,既要挖到有价值项目,又得规避各种坑,还要承受项目方狮子大开口的心理摧残,难度可想而知。

 

大多数半导体企业的扩产投资,是需要外部资金支持的。除去社会资本之外,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得到政府资金的支持。

 

然而,现实不是所有的产业扶持,都能如期投给半导体项目。毫无疑问,地方必然看重投资规模大、行业龙头、细分领域上有价值的项目,或者是业内大咖主导参与的项目。

 

更希望的是,这些项目已经产业化,有一定的产值纳税,甚至说是有稳定的供应商,对资金支持上要求不高的成长型半导体企业。

 

这就不难解释,半导体项目确实考虑去过一些地方,最终没能落地的原因了。

 

 

半导体产业确实比较特殊,不是想关就关,想开就开的产业。

 

作为一个制造业行业,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和完善的工厂设施,大量的融资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以及技术团队长期的磨合,还对专业人才需求量比较大。

 

这个领域上的“后进生”很难超越“先发选手”,没有技术力量就无法参与竞争。一句话,没利润的产出就是烧钱。

 

对于半导体企业来讲,面对政府招商引资时,将会重点考虑地区对企业能耗的要求。之前“限电荒”,就给企业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地方应当根据产业链上下游缺料和产能具体情况,排出一个合理的生产顺序,与同级节能主管部门做好统筹衔接,进行整体的考量,通过正面协调,来保障重要产业链的生产。

 

锂电池临时抱佛脚可行不通

 

 

“世界锂都”、“亚洲锂都”、“北方锂都”、“中部锂都”……花样百出的名号之下,是中国城市对锂电产业的热望,以及借锂电赛道实现产业转型的渴盼。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提出“锂都”建设构想的,有宁德、宜春、遂宁、宜宾、新余、枣庄七市。

 

而每一个“锂都”构想背后,都有着特定的条件支撑。其中,有的富集矿产资源,有的背靠产业链龙头企业。

 

中国城市“锂都”争夺战城市目标定位

 

在这条产业链上,涵盖锂电池关键材料与零配件、锂离子电池、绿色高效储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回收等各个环节。

 

毕竟,如果只靠矿产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锂电产业就无法做强做大,而且早晚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所以,锂电领域的招引,已经进入“专业”进阶。

 

“我问你3个问题,能答上就继续聊,答不上也不浪费双方的时间”。

 

懂不懂隔膜?隔膜产业当前的痛点是什么?针对隔膜产业有哪些合作模式?

 

这一家做隔膜的“隐形冠军”企业,对某地方招商人提出来的。不难想象,接住3个问题,才可能敲开合作之门。

 

当招商人顺利回答后,项目负责人说,我觉得你不是政府官员,是其他隔膜企业派来的“卧底”。

 

显然,专业招商的功夫全在平时,临时抱佛脚可行不通。市场环境充满不确定,让客商的投资决策更加谨慎,唯有专业锤炼,才能一招制胜。

 

如果把锂电产业比作一个人,产业链是搭建骨骼,大企业大项目是充实肌肉,还要招引强链补链的核心企业,让产业链不“虚胖”,更有力量和活力。

 

地方想发展新兴领域的产业,需要组建招商专班,绘制了三张图:产业链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

 

通过调研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圈出新兴产业链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关键共性技术、制约瓶颈进行深入研究,才可能知道项目处于产业链的位置及带来的价值。

 

核酸检测十年不开张小众赛道

 

 

 

新冠之前,在拥有三四千项检验项目、号称千亿蓝海的体外诊断市场中,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新冠核酸检测,都不像是有市场前景的业务。

 

5月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在大城市要建立步行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让核酸检测成为常态化措施,勾勒出了即将到来的巨大的核酸检测订单。

 

对大城市而言,谁能够建立常态化检测的系统,谁就能确保经济运行的确定性。

 

这意味着,核酸检测正如一颗产业新星,寻觅着未来的机遇。

 

 

据了解,上海首个核酸产业园,将于7月中旬在上海奉贤的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工,核酸产业园占地3平方公里,先期将打造720亩核酸产业首发地、先行区。

 

核酸产业的实质是生物医药产业,但是“核酸产业”这样的“生鲜词汇” 充满了时代的气息,产业园第一阶段的主题内容也是疫苗和核酸检测试剂等,与当下抗疫主题高度吻合。

 

之所以只能称其为上海首个核酸产业园,是因为早在十多年前,临近上海的昆山已有核酸产业园。

 

做核酸,到昆山,十四年前就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如今,昆山小核酸产业基地集聚了全国80%的小核酸服务,以及科研试剂供应和90%的小核酸原料和药物,成为了亚洲最大的研究基地。

 

核酸产业园应该是早在规划中,而且应该不止一地。

 

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科技创新中心,举办了一场以“核酸药物和疫苗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线上直播活动——区长表示“大兴区将密切跟踪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全力支持核酸药物和疫苗在大兴的孵化培育和壮大发展。”

 

其实,这就和当年口罩热潮一样。短时间内大量产能涌入,逐渐出现产能过剩且利润率大幅降低。

 

核酸检测产业有相似之处,先入的、后来的都冲进来挣了一波热钱,但核酸试剂成分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这样的市场不可持续,只要新冠大潮过后,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目前,核酸试剂产业处于风口之上,众多进入者希望从这一新兴行业中分得一杯羹。但是,即使现在热度很高,未来随着行业逐步趋于冷静。核酸检测试剂也会经历优胜劣汰,只有少部分有实力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这是一个行业规律。

 

光伏站在风口长出翅膀

 

 

俗话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光伏很可能就是当下风口上的“猪”。

 

随着2021年碳达峰与碳中和一系列组合拳政策的相继出台,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双碳潮下,光伏产业已经被寄予厚望。

 

作为中国能源新动力,分布式光伏在低碳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政策引导以及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逐步推进,光伏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产业欣欣向荣的同时,各项产业数据也耐人寻味。

 

2021年,尽管全球光伏市场面对原材料涨价、海外疫情等不稳定因素,但国内累计新增光伏装机54.93GW,同比增长13.96%;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150-160GW,同比增长22.58%

 

这样的数据说明光伏行业需求依然强劲,预计未来光伏装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

 

目前,光伏产业链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也基本都在中国,所以国内光伏的投资潜力极大。

 

在一个产业中,如果是一个企业持续、快速的增长,应该是企业优秀。如果是多个企业同时持续、快速的增长,除了是企业优秀,应该是行业走在了产业增长的风口期。

 

一般产业的风口期是3-5年,很少超过10年。曾有专家说,光伏产业是一个特例,风口期至少还有20年。

 

无外乎两点原因:

 

一是,光伏发电成本至少还有20年的下降期。储能电池成本从2010年来已经大降84%。到2050年储能电池还有望下降64%

 

二是,能源革命的完成至少需要20年。历史上煤炭对薪柴的替代、石油对煤炭的替代都用了上百年的时间。

 

光伏产业历经20余载跌宕沉浮,从薄弱的产业基础发展成全球龙头,不论是主产业链环节的硅料、硅片、电池、组件,还是逆变器、光伏玻璃等辅件,多环节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

 

 

结语

 

“眼见高楼起,眼见高楼塌”,用这句话形容新兴产业风口的兴起与倒下,再合适不过了。局势变化莫测,抓住当下胜于一切。(来源:招商内参)

打赏 小编给力,赏他~

可能喜欢

众赢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