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清明祭炳森 “刘隶”花盛九州馨 —— 纪念中国著名书画家刘炳森先生逝世 17 周年(之三)

时间:2022-03-27 18:07:00   来源:京津冀在线网   作者:崔春奇

京津冀在线网综合(编者按)中华文明一贯重视和倡导大力继承弘扬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刘炳森,就是当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刘炳森(19372005)先生是当代享誉中外的著名书画家。直到今天,他的书法每天都在被人们大量的使用着,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刘体隶书”或“华文隶书”。

      刘体隶书,集艺术与实用为一体,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故在中国书坛和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中,有着十分广泛深入的传播和影响,而潜心学习临摹刘隶的人,更不知有多少。

      为更好地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家纪念中国著名书画家刘炳森先生逝世17周年前夕,京津冀在线网书画频道特地寻访到刘炳森先生 1975年在河北省栾城县苏丘村下乡时的亲传弟子、现年72岁的当代刘隶书法传人崔春奇。

       崔春奇先生应邀,向我们重点回顾了他的恩师刘炳森生前,在栾城苏丘村对他的书艺传授,对中国书法事业的探索、创新、奉献,对他本人成长的教诲、指引、影响。本篇回忆录共有四部分,京津冀在线网在四篇刊载。

       同时,崔春奇还从刘炳森先生的书品,人品,立身处世的高风亮节等多方面提供了鲜为人知的历史秘闻,读来感人至深。其中部分刘炳森先生的照片尚是首次披露。

      最后,崔春奇还就今天人们如何学好书法,以《学刘散言》为例,理实结合,深刻剖析了书法人才成长的特有规律。

      让我们一起随着崔春奇老师的回忆一起缅怀刘炳森先生的平凡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吧。




第三部分 崇德尚艺垂宏范

        德艺双馨昭后昆

每逢挥毫念炳森,刘隶风行九州亲。几十年来,我经

常回味刘炳森先生关于“书法与做人”两方面的教诲,不

断在思想和行动上默默追随先生足迹,感悟先生境界,围

绕着弄明白书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坚持“写古人,

做学问”, “养浩然正气,法古今完人”,冲着“诗有烟

霞气,书兼龙虎姿”的方向努力。从 2003 年闹“非典”

开始,我注意每天书法日课不再间断;从 2006 年开始,

我注意了转益多师;从 2008 年开始,我决心去北京参加

中书协的各种书法培训班(后来进入刘文华先生的 3 年期

书法导师班)。

“人生易老天难老。”一晃,日历翻至 2011 年,我退

休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闲居足以养志,

至乐莫如攻书。在这“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我一边念诵

着炳森先生“轻霭浮云自卷舒,蒼天碧水两平铺。會将神

筆鋒頭力,写我胸中大隶書”的诗句,一边潜心书法:笔

底烟云舒卷,墨色气象万千。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

满宇寰。庆幸自己有了更好的条件和时间兴趣书法艺术: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每有所进,则庆幸“今

日得宽馀。”我常常把自已关在屋子里,畅游在“墨海”

里,尽情地品尝艺术,追求唯美:“鱼游墨沼蘋风暖,燕

入书林杏雨浓”;我又经常痴迷于“书圣”“书颠”的精品

佳构,心摹手追:“不随世俗任孤行,自喜年来笔墨真。

写到灵魂最深处,不知有我更无人”。真个是心手双畅,

物我两忘,不知老之将至。

又一晃,日历翻至 2021 年,我退休十年了。“春风桃

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失散已久的弟子恢复了师

生联谊,阔别海内的挚友微信里经常聚首。少年轻岁月,

迟暮惜光阴。一面念诵着老领导杨泽江主任的“望米期茶”,

一面持续地深入书法史,享受“古人云”,深感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常有“洞中才三日,世上已千年”之慨。在退

休后的第二个人生的春天里,我秉承退伍不褪色、退休不

退志,余热再生辉,我常常望着炳森先生的照片,时时激

励自己以炳森先生为榜样,积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

扶植青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书法学习、书法教授

中“教学相长”,稳中求进,稳中有进。“金秋年华雄心壮,

始终发挥正能量”。

哲学是普照之光。学好哲学终身受用。人生阅历的积

淀,思想方法的进步,启示我自觉地学哲学,用哲学,坚

持在书艺研探实践中,充分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反思自己,

否定自己,扬弃头脑中手头上那些不科学的东西。意识到:

应象金蝉脱壳、象老鹰换毛、象太阳裂变聚变那样,脱胎

换骨,洗心革面,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主动改造、更新

自己头脑中手头上一切不符合实际、不适合客观规律的东

西。日益坚信炳森先生“师古自出新”,是一句至理名言。

如今,“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虽年逾古稀,仍

企盼“人书俱老”。历过几多寒暑,书艺潜移默化中不知

不觉中可能迈上某个小小的台阶儿吧?这一切,与当年炳

森先生苦心教诲、悉心指点,有着宻切因果关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当我拟择机进京探望先

生时际,2005 年春,炳森先生因病情恶化,突然过早地

离我们而去。他的突然仙逝,引发了国内外同仁深切的哀

悼和怀念。十七年来,报端追思先生道德文章的篇章每次

引发我的怀念:我不能忘怀先生对我的指引、点拨和启廸,

常想起同在苏丘那段艰苦而又乐观、朴实而又真诚的师徒

情谊。每因感激怀知己,更从大师取真经。我永远怀念先

生,更无限景仰先生:

炳森先生在艺术创作上,刻苦钻研,勤奋耕耘,取得

了卓越成就,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境界,为中国书坛和世

界各国艺术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

誉。

炳森先生以隶书楷书著称于世,兼擅行草。他的隶书

以汉隶为基础,充分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形成

了墨色酣畅,线条凝重,结体严谨,工稳遒健,飘逸开張,

大气浩然的个人风格,在当今中国独树一帜,世人尊称“刘

体隶书”或“华文隶书”。

2009 年 4 月,天津杨柳青画社为炳森先生出版了《刘

炳森隶书历代游记选》。该书在序言中,滿怀深情地对炳

森先生做了一番回顾:

“刘炳森先生的一生与当代书法事业相伴。他 4 岁丧

父,不久回到天津武清农村,家境贫寒,生活艰辛。少年

时代就酷爱书法艺术。在老师指导下,勤学苦练,11 岁

便扬名乡里,19 岁时因书法文采超众,被当时北京的书

法权威机构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破格吸收为该社最年

轻的社员。

“1978 年,他在北京发起成立了文革后第一个书法

团体‘北京书学会’,被推选为会长,并成功举办了文革

后第一个书法展览——‘天安门诗抄书法展’,各界瞩目,

影响巨大。

“他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写散文,搞摄影,均有成

就,但皆被书名所掩,而他从不宣传自己。

“他一生勤奋,刻苦好学,在病逝前 20 多天,还不

顾家人劝告,忍着剧痛,创作诗词,修改诗稿。

“刘炳森先生生前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全国

政协第七届委员,第八、九、十届常委,中国文眹副主席,

中国书协笫一、二届常委,第三丶四届副主席,中国佛教

协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协会书法教育理事长,中国人民大

学东方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文史研究舘副舘长,中日

友好 21 世纪委员会委员等领导职务,工作十分繁忙。数

十年来,下基层,走农村,访部队,到学校,讲课辅导,

为中国书协的成立、发展、壮大,为中囯书法艺术事业的

繁荣昌盛,为让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倾尽心血,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炳森老师致力于国际交流,两岸交流,让书法艺术

走向世界。他怀着热诚友好的感情,先后出访了南北美洲、

欧洲和东南亚各国,20 余次东渡扶桑,几乎走遍了日本

列岛。为了便于交流,他还苦学日语,不用翻译就可用日

语对话上课。在对外交流中,或展览、或讲学,积极传播

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书画艺术,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增进

国与国之间的了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2 年由他率

团作为友好使者,赴祖国台湾访问,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做了自己的贡献。”

政声人去后。书声人去后。时间是中正的。历史是有

情的。

炳森先生仙逝 17 年以来,世界和中国的外观都发生

了巨变。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的文化自信沒有变,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

新”的政策导向没有变,改革开放、继往开来、守正创新

的传统没有变,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价值观没有变,对

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承传,也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了持续

发展。十八大以来,“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在党的领导下,“立破并举,激浊

扬清”,“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向,思想文化领

域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发展。”

君不见,互联网上,每年,每月,每天,每时,从未停止

过对各种艺术门类包括对于古今各种书法作品书法流派

的评头论足。这就象大浪淘沙,大浪之下,逢沙必淘。一

浪接一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同时,时代思流,时代审美

观,也象大海的波浪,不断地涌动着:“大海后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滩上”。各种艺术思想流派的相互斗争,也恰

似海浪的涌动,此伏彼起,永无止息,优胜劣汰,适者生

存。炳森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为人民大会堂台湾厅创作

巨幅山水画《双潭烟霭图》。尤其是七十年代他为上海照

相制版厂书写的简体隶书《照相字模版》被输入电脑共

6700 多个汉字,即现行电脑字体“华文隶书”,50 年以来,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但站稳了脚根,还

深入了人心,并普遍地为国内外广泛使用,“刘隶风行九

州亲”。

时至今日,“刘体隶书”更是家喻戸晓,妇孺皆知。

炳森先生的很多巨幅作品,尤其是大牌匾,仍然在北京,

上海,南京,西安,成都,广州,济南,太原,沈阳,郑

州,石家庄,武汉,天津,苏杭等许多城乡的重要的建筑

和会议场所悬挂,或成为广大收藏者寻觅的珍爱佳品——

以致出现了许多假的仿冒作品!

这充分地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了炳森先生艺术作品

的永恒生命力。真、善、美是穿越时空的,真、善、美是

能够传世的,真、善、美是人民需要的。真金,不怕火炼。

艺术,历久弥新。

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从整体上看,有其一定的规范,

但有才华、有创造意识的艺术家绝不是千篇一律、面面雷

同的匠人。书法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念和丰富的情思,

而书法家的情思是千变万化的,同时又受到客观环境的诸

多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交叉、渗透使书法家

的创造力能产生千姿百态、有血有肉的书法艺术形象。炳

森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书家,他就是用自己手中的“神笔”

创造出各种字体,或清雅,或奇逸,或高古,或雄浑,或

质朴,或飘逸,始终洋溢着浩然正气,充盈着勃勃生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书法业

界众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

刘炳森是以囯画家的功底主攻隶书、楷书,兼研行草

书的。当代书坛,是他把我国“五大书体”的古汉隶,真

正进行了“推陈出新的深度开掘”;当今书坛,是他使这

一古老书体的传播,更具时代性和实用性,能在中国达到

“雅俗共赏”的境致。

刘炳森的隶书,从开始到最后,始终是变化的、发展

的,——这是大书法家的特征和标志。如果你一种书法,

写了一辈子不会变样子,……这就称不上是大家。大家是

不断前进的。君不见: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赵孟頫等

大家的作品,都是一帖一个面貌。 “不重复自己,不断

超越自己”,这才叫大家。因此,刘炳森堪称当代书坛之

大家。

为人真善美,做事信毅诚。修于内自形于外。炳森先

生总是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传递正能量,弘扬

主旋律。

2001 年 7 月,北京荣宝斋出版社为炳森先生出版了

《刘炳森书法作品精选》(活页版)。与众不同的是:炳森

先生的作品,能够做到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书画结合,

天衣无缝。以他的《如意》(如意图)为例:这是一幅字,

是一笔草就,草书横幅;又是一幅画:如意图。但却是用

一笔草书完成的。在他笔下,书法是画,画就是书,高度

融合。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完美结合。珠联璧合,令人

叹为观止。

由炳森先生题签并做“序言”的《新编中国书法大字

典》,2001 年 9 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

发行。炳森先生之所以为此书作序,主要是看重此书是中

国历代书法名家精品的汇编,日常所用之字,均已收罗,

它纠正了以往书法工具书缺字漏体的遗憾,收单字达 5590

个,入选书迹 70000 余种,应用价值、实用功能很强。本

人购得此书,十分受益。

由炳森先生自署的《刘炳森隶书历代游记选》在 2009

年 4 月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发行后,我认真捧读再三,

受益匪浅,从中发现:先生所选,皆为历代游记之名篇;

读毕每篇“游记”会使人从思想上受到一次包括“励志”

在内的多方面的教益。

读了炳森先生隶书《游褒禅山记》,你会明白:“古人

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

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读了炳森先生隶书《岳阳楼记》,你会“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进而你会象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其所书十六篇“游记”之作者,皆为有唐以

来之大家,自李白始至姚鼐止,中有柳宗元、白居易、王

安石、范仲淹、苏轼、秦观、沈括、陆游、朱熹、文天祥、

赵孟頫、宋荦、袁牧等。读其记,悟其文,一乐也。

2009 年,我在《中国书画报》上发表《刘炳森在苏

邱》,回忆了炳森先生在苏丘村的业绩和影响。后来,著

名书法评论家牛惠宾先生采访我并于 2014 年 2 月 21

日 在《河北经济日报》之《名家周刊》栏目刊出《在炳

森先生激励下》一文,从历史和艺术两个角度,弘扬经典

和培育新人两个方面,对炳森先生无私地致力于弘扬传统

文化丶始终坚持深入基层、深入民众、面向青年人,热心

普及书法技艺的生动事迹,进行了有力的解读和报道。

2010 年,我把写《刘炳森在苏邱》的原稿《一段沉

封三十四年的记忆》送给中国著名的书法教育家刘文华先

生看。他一口气看完文稿,很快将此文刊登在中书协书法

培训中心巜书法教育》报上。(待续)

 作者简介: 崔春奇 , 1951年生于河北省栾城县苏丘村。刘炳森曾在1975年到他的家乡苏丘村下乡劳动一年。时年25岁的崔春奇和父亲崔树人都酷爱书法,故经常特意延请刘炳森到他们家里讲解传授书法技艺并拜刘炳森先生为师。

     此后几十年,崔春奇长期关注研究刘炳森笔法,追摹刘隶大气浩然的风神和雅俗共赏的境致。同时铭记先生教诲,坚持走深入传统,融会贯通,熔碑铸帖,食古化古,尚古图新,守正创新之路。坚持耐得寂寞,精准临帖,多出精品,视精品为合格;有所追求,超越自我,视昨天为落后;不断立足现有,挖掘应有,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升华自我。

        崔春奇做为中国著名书画家丶 国家教育部书法教育理事长丶中书协副主席刘炳森先生亲传弟子,还曾用五年时间,坚持到北京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深造,是中国著名书法教育家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导师工作室成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书协书法注册教师,河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中书协书法考级河北省中心副秘书长,河北省毛体书法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文化艺术中心书画院副院长。                     

 

曾仼中共河北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杨泽江文字秘书,省顾委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处长,河北省老教育工作者协会顾问原秘书长兼法定代表人等。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大学本科。曾被中宣部、国家教育部、国家老龄委等六部委,两度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打赏 小编给力,赏他~

可能喜欢

众赢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