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在线网综合(刘杰) 2月16日上午,由石家庄市图书馆联合张梅英作家工作室举办的一场以《中山国从何处走来》为题的春节后首场讲坛火爆石图讲堂,现场座无虚席,网络直播互动热烈。
中山国是一个神秘王国。首见史册于公元前506年,史料典籍记载仅13000余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若隐若现、扑朔迷离,被人们称作“神秘王国”。虽然1974年中山国王陵墓考古发掘,19000余件中山国文物和1450余字中山篆铭文出土,也只是揭开了战国中山国的神秘面纱。至于中山国从何处走来?一直众说纷纭。
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员李国江老师从历史地理角度,结合民族文化和民间传说,为现场观众和网民朋友从大家最熟悉的的中山国说起,不仅讲述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中山国存在,梳理了“战国第八雄”最鼎盛时期的疆域地理,还着重带领大家穿越千年,一起揭示了中山国始封西周、建都灵寿,封侯春秋、争雄战国的那段历史尘埃。
商朝始祖与禹同期,在炎黄蚩尤大战后,从幽燕之地沿太行山东麓走廊一路南迁,于夏朝末年灭夏立商。商朝末年,商纣暴政,被周武王伐灭。为了巩固“小邦周”对“大殷商”的有效统治,周武王除改前朝旧制,按照“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封诸侯国外,又将商朝旧都交由纣王的儿子武庚管理,为防其叛乱,在其周边是商朝旧地又设三监以防其叛乱。
周武王死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由周公辅政,因管叔不满引发“三监之乱”。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继续辅佐周成王营造东都洛邑,并进行“二次分封”。为巩固对太行山东麓走廊原商遗民统治,确保太行山东麓大道畅通,抵御太行山区游牧民族侵扰,除在太行山东麓走廊原商统治区分封了卫国、邢国,又在燕、卫、邢之间分封了若干子男诸侯国。其中在槐河上游今元氏县境内分封了軧国,在今滹沱河与冶河交叉口北岸,以王母山、秋山为置高点,滹沱河、郭苏河、磁河、卫水河之间的今灵寿、平山县的部分区域分封了中山国,存续于整个西周。
春秋初年,秦晋扩张,白狄始来。中山国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与白狄鲜虞共存。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城濮之战”后,卫国成晋附庸,得卫国灭邢国所得的太行山东阳之地。为共同抵御戎狄,在晋国的支持下,中山国受封侯爵,得中山侯钺,获征伐权力。公元前546年,“二次弭兵”晋楚共霸后,在春秋末年,中山国被晋卿智瑶伐灭。
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赵襄子灭智瑶,后又在伐灭鲜虞后复立中山。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初立,居顾。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公元前380年,中山桓公复立中山,徙都灵寿。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中山国称王,创造了灿烂称奇的中山国文化,号称“战国第八雄”。公元前296年,因中山王尚尚儒赎武,被“胡服骑射”改革图强后的赵武灵王伐灭。至此,中山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夹缝中生存,在民族融合中壮大,最后发展成‘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最终也没跳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历史周期律。研究中山国历史就要‘知其何来、立于何处、走向何方’,做到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把优秀的中山国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更好的为当今社会发展服务。”李国江老师最后说。
可能喜欢